电话传真:010-51385789 手机:13716034788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禅茶
  
活动预告更多>>
2014年6月15日(周日)下午3点至5点,北京福慧慈缘文化会馆将邀请中国佛学院宏海法师宣讲《万法唯心,心唯万法一一八识规矩颂略解之二》佛学讲座。  详情>>
·6-8北京福慧慈缘:宏海法师宣讲"万法唯心,...
佛事用品更多>>
天然金琥珀108颗佛珠 增财运福气 消除强大负...
  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详情]

闻思讲堂2014-03-30第十四讲 清远法师《幸福吉祥的感恩人生》

http://www.club.cn   2014年06月08日   字体:    

知足感恩吉祥人生

清远法师: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首先请大家随我恭诵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号。
开经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阿弥陀佛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知足感恩的吉祥人生。知足感恩这两句话来自《吉祥经》,在此之前我先跟大家诵一段南传佛教的佛陀圣号以及三皈依。

请大家合掌。(诵经咒)
阿弥陀佛

刚才,前面部分念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称号,后面是三皈依。南无布达是佛,打磨是法,僧伽是僧伽。这是三皈依。三皈依非常重要,所以在诵经之前,在南传佛教国家去学到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也可以感受到南传佛教的浓厚的佛教氛围。

今天很荣幸,受福慧慈缘童居士的邀请到这里跟大家见面结缘。《吉祥经》我们是在汉传佛教的藏经里面也有,但主要是在南传佛教的经典里面。他们每天的日诵和功课就是《吉祥经》,就和平常我们汉传佛教诵《心经》似的,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吉祥经》,刚才我们有菩萨唱的《吉祥咒》,包括念观世音菩萨,平常我们日常的问候,都有吉祥这样的美好的祝愿!我们有没有了解到,吉祥跟我们生活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跟我们修学究竟有什么启发呢?这是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就是《吉祥经》带给我们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理解《吉祥经》这一部经里面它的讲经的缘起。当时在上座部的国家,相传佛陀在传诵这部经典之前的12年,印度一直存在着什么是吉祥的问题?大家对吉祥有很多的想法和疑问,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吉祥?吉祥实际上就是幸福的另外一种说法。他们彼此问吉祥是什么?什么是吉祥?

有人说目前看见想要看见的事物就是吉祥,有人说听到想听的声音就是吉祥,又有人说你闻到想闻的,吃到你想吃的东西,碰到你想触碰的东西就是吉祥。甚至还有一些迷信的说法。吉祥大家的理解莫衷一是。甚至在一些佛教国家也不例外,譬如在缅甸,人们认为猫头鹰的声音是吉兆,是很吉祥。如果有一只猫头鹰飞到你家里,并且制造一些噪音,第二天会得到某些好的东西,会招财进宝,所以认为猫头鹰是吉祥物。在斯里兰卡乌鸦特别多,他们认为出门碰到乌鸦也是一种吉兆,若是被乌鸦屎击中了认为那是大吉大利的事,所以他们也做了一首诗,是一种调皮的诗,就是说出门乌鸦叫,下来一泡屎,劈头又盖脸,是为最吉祥。中国民间好像觉得碰到尿屎掉到身上是吉祥,但这些都是不究竟的,都是各自的传说。因为这个吉祥,祥就是兆的意思,有什么样的征兆,这样的征兆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当然意见不统一,争论不休。这件事情很快传到了天堂,天上的神仙和天人知道了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吉祥,他们开始讨论,最后也没有满意的答案。天神前往他们的国王也就是帝释天,请教什么是幸福吉祥?帝释天他说他也不知道。最后他们来请教佛,所以在《吉祥经》里面开始就有了这么一段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夜深,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众天神与人,渴望得利益,思虑求幸福,请求最吉祥?”

然后就有有了佛陀宣说《吉祥经》的因缘,《吉祥经》的版本很多,我们今天给大家讲的版本,依照的是李荣熙居士翻译的。他是1935年,就是当时太虚大师派了五位比丘到南传佛教国家留学,就是斯里兰卡。他在那里翻译的《吉祥经》。他翻译的《吉祥经》文词比较优美,很容易被大家理解,所以一直流行比较广。我们依照是李荣熙居士,他是中国佛教协会已故副会长,他在中国佛教协会担任好多届的佛会长,是非常德高望重的老居士,老菩萨。

他把这个《吉祥经》翻译出来之后,实际上我们汉传佛教也不是太重视,平常念的人也不多,认为这个意义不能太明白了,说的都一看就懂,所以说没有把它当做一些咒语,当做一些每天必诵的经典来加以重视,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而且也是一个误区,而现在很多,反而用了一些不是佛教的书当做日常功课来加以推广,读其他各种经。你学习了解没有问题,但是你要把其他这种,不说是外道吧,其他的学派,流派的经典每天作为读诵的话,可能也违背了你皈依三宝时发的誓愿。那些是可以学的,但是你每天要读作为三宝弟子要读诵的经典。我们《吉祥经》反而具备每天读诵的基础,南传佛教国家每天功课也就是《吉祥经》。

1993年泰国的僧王到灵光寺为泰国赠送的佛像开光的时候诵的就是《吉祥经》,所以这个《吉祥经》的重要意义我们就不言而喻了,特别是这部经典主要还是针对我们在家学佛的居士而说的,因为里面有一些内容是居士日常首先要了解要做到的,所以我们把这个推荐给大家。

《吉祥经》在南传佛教受到广泛的受持,我们汉传佛教在哪一部经里面,我们很多法师也都做过宣讲,我平常也爱写《吉祥经》的词语,譬如说里面常写的就是: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这些都是对我们很有教导和启发意义。我们《吉祥经》只是298个字,其中有12个偈语,真正的内容有10个偈语。第一个偈语,实际上是一个起问的因缘,“众天神与人,渴望得利益,思虑求幸福,请求最吉祥?”

这是我们这部经的因缘,为什么要讲这部经,为什么有佛陀说吉祥这样的含义?是因为有众天神的提问,所以有了这么一个偈语;第二偈、第七偈的内容主要讲为人出世要正直不惜;第八偈和第九偈,是讲求得吉祥的方法,听闻教法有正当的信仰;第十偈和第十一偈主要讲出世间的利益和幸福;最后一个偈语就是要讲《吉祥经》的威力和依经行持的重要。这是一个简要的介绍。

经文循序渐进的教导在家众何为正吉祥?前面要指导在家人正确的生活方式,要正命生活。后面部分要赞叹出家呵欲不净,说明修道修行梵行的重要性,这也是佛陀的终极教化目标。

我们下面就进入到讲经,首先我们要以三( 静、敬、净)来与大家供养,第一个就是安安静静,第二个是恭恭敬敬,第三个是清清净净。我们到寺院里面听经也好,先要安安静静的放下舒适身心才能接受到佛法对你的加持,第二个要恭恭敬敬,你要以恭敬心礼拜、供养听经闻法;第三个是清清净净,这样的话你心里面才能达到清净自在的状况,所以说以三(静、敬、净)来与大家共勉。

首先,大家看第一段偈语。“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我简要给它概括八个字,与智者交,近有德者。《华严经》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种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所以善知识的重要不言而喻,你亲近善知识之前啊,首先不要与愚痴人(恶知识)在一起,跟愚痴人在一起,你的身心会受到他的感染,不能很好的清净自己,就像做一件事似的,和别人运动打球似的。我们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因为猪很愚痴,老是添乱,老是拖你的后腿。远离愚痴人,特别是在我们学佛的初期非常重要。我们刚出家的时候,我也认识了另外一位师父,这个师父他可能也有不如法的一些地方吧,后来我师父知道之后,那是第一次非常严厉的教导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一次是非常严肃的对我进行了一个教导,说这样的人,愚痴人,行为不太检点的人不能和他交往,交往了之后,最后会受影响,现在我们社会上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很多人包庇,认为这样的人对自己有用,结果自己身受其害。就是像一些酒肉朋友,猪朋狗友,这样的人不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的。

我们在《佛说孛经钞》里面,有十种交善友的方法,来开示交友之道。
第一个就是远别不忘。
什么意思呢?朋友离开自己很远了但我们心中始终是牵挂着他们,始终记挂着他们,始终对这个友谊非常在意,所以叫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朋友虽然离自己远,但是不要忘了朋友。

第二个就是相见欢喜。
和朋友见面,都是很欢喜的心情,都是正能量,都是见面要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力量,给人服务,这就是正能量,不能说我们见面之后就说自己的家庭琐事和种种烦恼,让别人跟着你唉声叹气,感觉到一点希望没有了,而且传统的都是一些假消息,都是一些谣言,这样朋友之间的欢喜就没有了。

第三个就是美味相呼。
美味就是说吃的美味,当然我们不是说大鱼大肉,我们主要是到福慧慈缘来吃素,哪里有素食馆,跟平常值得分享的朋友一块分享,不是说杀生害命那样的事情。而且在享用美味之前先要供养十方,想着自己的朋友也能得到这样的美味,因为吃对每一个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不独食,不先食,不抢食。我们现在吃饭很多家庭里面出现这样的问题,吃独食,自己吃不管别人。第二个就是先吃,父母或者是其他人在做饭呢,上一盘吃一盘,或者是都没有做齐呢,然后他就吃饱了,这就是抢食,这是现在很缺乏教养的一种饮食方法。过去大家庭里面,当家的,或者是父母,爷爷、长辈都没有到,大家都不动,现在很缺乏这一点,大家对饮食没有最起码的恭敬,也没有跟别人分享的意义,自己能抢着就吃,这就是美味相互,要互相感受到彼此的诚意。

第四就是过言忍之。
朋友之间大家讲话难免的有不到的地方,或者有说过头的话,过及的话,但我们不能因为他这样就不跟他交往了,觉得他是成心的这样的,就有了不安的心情和不好的心情,动了嗔心,这样是不好的。天长地久的难免有一些摩擦,大家应该忍让,不但是朋友,家庭里面的人更是要忍让。我们很多时候想朋友初次见面的,或者见面不是太熟的就互相忍,最不能忍的是家里面忍,觉得家里人应该接受自己的呵斥,或者是无礼,实际上我们最应该恭敬的是家里人,因为家里人跟你是最有缘的人,这个观念一定要有,因为我们这种因缘,是累生累劫种下来了,要不然的话怎么会走到一起呢?不管是父母、长辈、兄弟、下一代都要有互相的忍让。

第五个闻善加欢。
听到善的就非常欢喜,什么意思呢?要见贤思齐,随喜功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贤。看别人做的善事非常欢喜去赞叹,所以佛教非常重视赞叹随喜的功德,看别人做善事你也赞叹了,你的功德是一样的,这个功德会无限的放大,大到一定程度自己也会去这样做。

第六是见恶忠谏。
朋友做的不好的时候要直言相劝,我们不能做互相隐瞒缺点的朋友,这样的人不算朋友,这是害你的是是愚痴人。

第七难为人为。
对朋友尽心尽力的要帮助他,难为人为,不是说什么都一推六二五,能不管就不管,这样你就交不到朋友了,那也不是交朋友之道。

第八不相传阴。
不要互相传播人们的阴私,在一起难免聊天,特别是闺蜜在一起聊天,把别人都毁谤了,把别人的痛苦当做你的欢乐,就是说你有什么不高兴和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大家开心开心,你要有这种心态。你要说自己不开心的事,那别人开心的话你怎么去想呢?所以不要传播别人的是非,静坐常思己过。人与人互相交谈的时候,谈及另外一个人的时候,我觉得也要有尊称,不要直呼其名,比如说我们谈论哪个法师的时候,背后一定要称法师,或者是师父,或者是长老,或者是某某居士、某某大德,要有尊称。因为你说的话也可能传到他的耳朵里面,别人也会想在我面前称呼另外一个人是很无礼的,背后谈论我的时候也是这样呢?所以我们任何时候人前人后都要以尊称谈论我们的朋友,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交友之道。赞叹他人是了不起的功德。

第九急事为解。
碰到急事的时候要主动为他分忧排难,因为每个人都有碰到难事和急事的时候,如果大家都不互相帮忙,怎么显的你和朋友之间的诚意呢?所谓真情在什么时候能够显现呢?所谓患难见真情,我们现在锦上添花的事比较多,但是雪中送炭的事比较少。急事为减就是雪中送炭,就是能够真正的帮助他,不是说日常所有的事都帮助那也不行,因为救急救不了穷,这是要有智慧的,你要救穷,反而让他懒惰下去,这也许也不是你的本意,什么叫急事?比如说有病了,比如说他缺医药钱,你可以给他帮忙,或者说他要盖房子了就缺这么一点钱,或者是借什么债了,有急事,钱是一方面,还有自己有时候可以出力去帮忙。

第十贫贱不移。
西方的结婚誓言就是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贵你要始终爱他,爱人是这样的,朋友之间也是这样的,不能因为对方一时的困难,或者是他不是达官贵人或者是不是有钱人,如果他碰到挫折了你就舍弃他,就变了心意,和他不再来往了,这个也不是交往之道。这是《佛说孛经》里面这是交善友之道,我们也供大家学习和平常交友的时候作为自己的借鉴。

在《孔子家语?六本》里面交善友也谈到了,“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我们这里面常用的成语都包含在里面,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说这个交友很重要,你跟什么样的人交往,有时候可以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看这个人可以不看他本人,看他交的朋友是不是善友这个就知道了。长期跟恶友在一起的话,就像鱼市里面,我们偶尔一进去感觉到很腥臭,但是长期在里面就不感觉这样了。长期有香花的地方,你长期在里面也不会感觉它香,这就是熏染的结果。所以说我们要重视交友对我们的重要性,这是佛在《吉祥经》里面第一段就跟我们开示了。不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与愚痴人交往,受坏习所熏染,还造作恶业。与智慧人交往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聪明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可以解释我们很多的不如意和不顺心,你会用智慧去观照它,所以朋友也会帮你出点子,你自己心里面也会知道该怎么办,就把一切的逆缘变成顺缘,把不好的因就提前消除在萌芽状况,所以一智能破万年愚,我们要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而且要尊敬有德者,有道德的人不管在什么行业都要去尊重他。不是说因为他有道德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去效仿,有很多的闪光点能够照亮我们昏暗的心,这是人在世间感觉到有力量所在,就是因为有德者是一盏明灯能照亮大家,大家每个人都学他,都做有德者灯灯相照,这个世间就充满了光明。第一部分是交友。

第二部分我总结了八个字,居适宜处,置身正道。全文是: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前面第一部分讲了人和,人和了之后还要讲地利,人和是善缘,地利是你的基础,你有好的生活环境和好的清净的地方,清净的地方就是你住在什么地方,对你也有很大的影响。中国古代孟母三迁,第一个是在墓地附近,他的小孩孟子,每天和别人在一块学什么怎么做丧事啊,或者每天感觉到这些阴暗的东西和不好的东西。这个时候孟母改了集市,集市也不行,每天人来人往,最后迁到学堂的地方,终于找到适合的地方了,孟子最后成为亚圣,和孟母三迁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环境很重要。古人讲危国不入,难帮不居,现在有些国家打仗,有各种各样的纷争,互相之间很仇恨,这样叫难帮,难帮我们不能去,现在有一些国家大家都知道,这样的国家去了之后会有危险,你不但不去,而且也不能在那儿住。那么在周边是不是也有这样乱的地方呢?肯定也有,所以我们要选择住的地方之前,首先要看这个环境。当然现在我们有时候也是被动的,比如说小孩子上学只有在这个区也能上这个学校,现在很多人也是效仿孟母三迁,就是为了孩子在这儿上学,到这个区买很贵的房子,当然孟母已经预见好学堂的重要性了,这也属于我们现在的无奈。但是我们尽可能远离那种容易造恶业的地方,这是我们的基础。

居住了适宜的地方也要有福报,所以叫福人居住于福地,福地方有福人住。你没有福报你也没有办法在那个地方去居住,他也不会来让你更有条件去培福和修福,你自己没有福报怎么还挑地方和选地方呢?如果没有好地方,让自己培福和修福,让自己可能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地方。但是大家普遍造业,可能好的地方也不好找,因为哪里都有雾霾,你搬到河北去也是一样的。过去上海还笑话北京,说北京也雾霾,现在谁也不笑话谁了,这就是大家共同的业力。为什么居住适宜处,首先要改造自身的环境,不是我们被动的,还要主动改造环境,让自己不造恶因,每个人要环保,要减少废气工厂的排放,比如说少开车,这都是环保的方法,这个原因非常多,不是一两天就一下子清除的,这是一个长期造业的结果。置身于正道,我们在居住好的地方还在干正确的事,还要行正道。待会儿我们详细讲什么叫正道?八正道,八正道是我们最重要的修行方法。

居住适宜处之后,第三个方面我给它总结八个字,多闻博学,利己悦人。经典原文是: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前面讲人和有这样的地利,有了这些东西,你自己本身还有深层的本因和素质,这个本因来自于哪方面呢?经典里面讲的很清楚,首先你的多闻工艺精。你要多闻多学多思,要知识广博,多才多艺。大家自己学习,终身学习,这是永远的一个过程,只有学习才能掌握这个技巧,掌握种种的生活的技艺,才能谋生。有了生活的能力,能够谋生,照顾老人,照顾小孩,作为家庭最主要的人来讲这是一个基础。

同时,第二个还要延持诸禁戒,要知法守法,严以律己,你不能说生活的挺好的,你自己没有规矩,也不守法,什么时候就为所欲为,你肯定什么事都做不成,你的饭碗也就丢了,你不能我们工作的守则来做事,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工厂,每一个公司,不管是什么企业?都要有自己的规律,那样的话才能长久。言谈悦人心,要善护口业,要善悦人心,和别人相处,自己的口业非常重要,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口业。我们有时候把别人得罪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稀里糊涂的把别人得罪了,就是因为自己说话不管不顾的,所以口业非常重要。

前面所讲的多闻工艺精,佛教里面讲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内明、因明(逻辑)。
声明,首先要学习语言,在中国就是汉语,你多会一门语言多一门和其他国家交流的工具。
工巧明就是最起码的做事,文学的文字功底,还有做事的,还有文科和理科都得学。
医方明,医院的大夫,这个医方明特别列到里头了。
还有因明,就是我们的逻辑,就是做事跟别人交流没有逻辑也不行。
内明就是佛法,你要学习佛法,才能知道前面这四明,所以这是基础。

我们再总结一下执法守法这一块,我们佛教徒要知道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作为居士起码的要求,我们不是说这是束缚力,而是说能够执法守法的人是最自由的人,同样严持戒律的人是最解脱的人。就像你开车似的,你要是守规矩不用担心拍照和警察拦你,你没有喝酒的话,他检验你吹气,你吹的比谁都有劲,你也不用担心说酒驾,正是因为你守了这条戒了,守了戒你就自由了,你就不用受它束缚了,在规矩之内也是最自由的,超出了这个规矩你在哪里都不是自由的,所以严持诸禁戒。

言谈悦人心,在十善里面,四个容易范的错误都是因为口业而造的,在寺院的六和敬里面,第二个就是口和无争。在四摄里面,爱语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语言这一块每一个学佛人都要善护口业。

第四点,叫奉亲护家,从业无害。经典原问是: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就是有人和,有地利,有素质和本领,有正当的职业,还要照顾好家人,这是层层递进的。家人是哪些?父母亲、妻与子,所以说为什么这是在家信众很重要的经典呢?这一段是讲的要把家庭做的很和睦,对父母要很孝敬,对妻子要非常的爱护,对孩子要非常的慈悲,这是家庭和睦的最起码的保证。当然女士也是一样的,对先生和对孩子也一样的要慈要爱,要互相恭敬,举案齐眉,要互相包容。

《六祖坛经》里面讲了,恩则孝养父母。孝顺父母、儿女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也是做人最基础的,你从哪里来?你和谁最有缘,要有毫无保留的爱对父母。佛教里面有一部经是《父母恩重难报经》,父母的恩你怎么报答都很难以穷尽,所以父母的恩对于每个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这个人就不是什么善友。咱们刚才讲了第一要亲近善友,对父母不好的人这样的人也不要和他交往。所以在《六祖坛经》里面非常明确的讲了,恩则孝养父母。

《六祖坛经》还讲了,义则上下相怜。什么叫义啊?你的妻子,你的先生,你们是因为有缘走在一起,你们有义务和有责任互相照顾好对方,上下相恋,要尊重和爱护,夫唱妇随,妻子成为你的贤内助,培养教育子女成才是家道昌盛的标准,生先生要照顾好家里面的一切。当然,过去跟现在不一样了,过去主要是男的在外面做事,现在女的也要出去做事,所以现在的对彼此都有这样的要求,不是说男的女的,两个人都会分担这个责任。像云南和海南有一些少数民族,女的还主要是干活的,地里面全是女的,所以她们同样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也是半边天的作用。

奉亲、护家、从业无害,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是伤害众生,伤害别人,投机取巧,每天发短信去骗人是不行的,最好别干这些事。现在短信骗人的招又出来了,这就是毒因,现在让机器来骗人?但是谁发明这些招呢?还是人啊,所以这些都是有害的职业,众生因你而产生烦恼,人互相之间觉得没有意思这就是有害的职业。

第五条就是乐善好施、行为无疵。经典原文是: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我们前面讲的人和、地利、本因素质、正当职业,照顾好家人。布施是什么意思呢?还要照顾好周边一切的有缘人,要把你的资产分成多少份,其中有一份就是做布施的,有孝养父母的有生活作需的,还有存款投资的,还有帮助他人的,还有小孩教育、医疗备用的,你分成几份,不能说一份都没有布施的,布施有供养三宝的,也有帮助别人的,如果没有这一份这是不完整的,那么就是说你的财产分布是有问题的,佛教里面很重视布施的重要性。

帮助众亲眷。亲眷、亲朋好友这些人,你条件好了都要帮助他们,给他们力所能及的支持,布施、好品德,佛教里面讲财施、法施、无畏施,大家要知道钱是一部分,出力也是不一部分,还要劝别人行善法,要让周围人因为你而感受到佛法的光明,佛法的受用,佛法的慈悲和智慧。这就是你的法布施,你法布施,所以是真正让别人解脱的,让他们从心境上愉悦的。

第三个是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就是给别人力量,一个人最无助的时候,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一想到你,他心里面感觉到有力量了,你就是最大的无畏布施了,谁是最能够施无畏的人呢?就是菩萨,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都是给我们无畏的人,都是让我们念他们名号,让我们内心感觉到很自在、清凉的人,同样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做这样的人呢?我们是否也可以做菩萨呢?也是可以的,总之给别人正能量,你就是施无畏者,你就是一个有力量,有担当,有爱心的人,所以我们施无畏,这个是布施的其中的一项。最高的是布施是无相布施,不要想到我施舍的对象,也不要想我施舍的东西,也不要想是我来施的。《金刚经》里面讲,因无所住行于布施,善于人知,即非真善,我做一点善事大家都知道,这就打了折扣了,有一定的为善,也不是真正的行布施,真正的行布施,你种了善因会有善的果报,在法界留下你这个业力和影子所在。

我们每天做各种功德,功德什么第一呢?布施第一,布施可以得到财力、智慧。布施可以灭除你的求不得苦,人生八苦之一就是求不得苦,我自己直接布施给别人了,不但求不得,而且布施的还很欢喜,我有多余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奉献出来给别人分享呢?我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不能给别人去讲解呢?这都是非常好的美德,所以人身种种的这样的苦难,布施是我们斗苦厄的最重要的方面第一,六度四摄之一就是布施。有了布施,你老是能够与人有善,对别人有帮助,你的行为自然没有瑕疵,因为你做好事的时候,没有时间去做坏事,所以做好事,行善是我们佛教徒平常每天要思维和每天要做的。

第六,邪行须禁止,维护美德。《吉祥经》里面的原话是: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
我们前面做的这些事,从交友到做善的地方,到好好的工作,到照顾好家人和周边的一切有缘人,这些都要培养成我们好的品德,养成自己好的美德,我们现在这个艺术界叫德艺双馨,现在很多艺也许可以,但是德字不怎么地,我们现在新闻上老是看到文艺界这个有问题,那个有问题,实际上负面影响很不好的,表面上看着是模范先生,家里面挺好的,实际上他做的事是对家庭很不负责任的,这就是他们称不上德艺双馨。同样的,每一个职业,实际上都有它的影响和示范作用,你把自己的行为做好了,你就养成了好的美德,这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我们不要想自己是一个孤立的人,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周边人产生一个善的影响,所以现在大家没有学《吉祥经》,如果要是学了《吉祥经》就不会做对社会有负面影响的事,就会做很吉祥的事了。

《大学》里面讲了:“富者润其屋,德者润其身。”一个有财物的人,把他屋子装饰的很美,有德的人能把他身体和言行就做的很到位,就是很有品德,让人家一看见你就可以对你产生信心,他是一个有影响的人,是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能够给别人带来光明的人。所以德行是看不见的财物和资源,不仅影响我们今生今世,而且还会影响来世,因为这是善业。你有钱,你有好的居住条件和其他的财物,这些东西你带不了来声,但是你的美德可以影响很多人,让大家都能够因为你而开智慧得解脱。

儒家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样的也是要养成好的美德,修身就是个人具有美德。《大学》里面而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就是要养成好的美德,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都是修身的。儒家有讲这些,佛家同样的,前面讲的这一些都是养成品德的好方法。

所以说,把自己品德养成了才能影响家庭,才能对国家产生一个好的影响,你才有资格来治国,要不然的话,你贪房子,你想象不到的全国各地几百套房子,我看这些人每天都睡不好觉,因为他老担心他的房子被别人发现了,而且他的房子不是自己住的,要不然是鬼神住了,要不然是保姆和保安住了,你说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是贪得无厌,这样的人没有美德。所以这个美德养成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对佛教同样的也是我们这个学佛的最基本的要求,有职业美德,公共美德,家庭也要养美德,各个方面都要有美德。要报效国家,勤政爱民,秉公执法、建议尤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救死扶伤这些都是美德。生活中还有美德,原谅失败者,学习成功者,处事方圆得体,待人宽严得宜。有一颗慈悲智慧的人,宽容喜悦的心,以宽广的胸怀坦然面对世间种种不如意,还有包容别人的失误,改变自己的过错。这个美德养成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在《六祖坛经》里面讲,怎么样学佛啊?要时时把自己的缺点修正。六祖这样讲:“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我们常常见到自己不对的地方就是修道,常常改正自己,养成自己的美德和品德就是修行,就是能够让自己心里面去向光明清净。

这里面讲的还要戒酒,这个酒是麻醉,包括世间这些毒品啊,包括能够让你麻醉的这些东西,赌博啊,这些都是麻醉人的意志的,这些都要禁止,要不然的话你怎么去修道?怎么样养成好品德?一个受五戒的,酒戒也要持,没有受五戒的你也不能喝的酩酊大醉,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别人。实际上这个抽烟有时候也影响别人,这是没有办法得到别人的尊重,到哪儿就影响别人,飞机上不能抽,公共场合都不能抽,实际上对自己是很大的伤害,我们不要麻醉自己,实际上你麻醉不了自己还要面对现实。

第七个部分就是要知足感恩谦恭闻法,这也是今天《吉祥经》的主题。《吉祥经》的原文是: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这个为什么作为今天的主题呢?因为这一段非常重要,重要在哪里呢?这是修信者的态度,出世间的原则也是我们的价值观,就是知足感恩。我们知足,我用三乐来供养大家。一是知足常乐,知足的人是快乐的。然后要自得其乐,自己也要有快乐的方法和源泉,当然我们学佛就是念佛的,诵经、持咒、拜佛、礼忏都是快乐的方法,我们不能每天胡吃海睡的。同时还要助人为乐。因为佛法是快乐的,不是让你痛苦的,为什么要到极乐世界去呢?而不是说不到不好的地方去,因为那是快乐,快乐的源泉是哪里?极乐世界不用说了,每天都能听经闻法,每天都很欢喜,我们怎么样快乐啊?有三乐,知足常乐是一个态度,自得其乐是自己的方法,助人为乐是自己的境界。

前面讲的六段,六个偈语是讲的世俗状况,是讲的大家在世间里面怎么样养成自己的品德,怎么样更好为人处事交友。现在讲信仰的阶段,就是出世间的,那么知足感恩这一块,实际上是包含了佛法最核心的两个部分,就是慈悲和智慧。知足是智慧的表现,我们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自己很满足了,你就会很幸福。感恩是慈悲的表现,所以慈悲和智慧通过知足也能表现出来。

二就要恭敬谦让,《易经》里面有谦卦,谦卦是唯一一个所有的卦词都是上上卦的卦,所以这个谦非常重要。我们佛法,刚刚说了恭敬和知足和感恩,佛法还要从恭敬心中求,因为谦虚和谦让是人最有效的护身符,你要放低身价你自己就是护身符,你要是贡高我慢,趾高气扬,别人就不愿意跟你交往,你谦卑、谦让就是最好的护身符,一下子觉得这个人很有礼,很值得交往。印广大师有一个别号还常常惭愧自过,还有佛教里面常不轻菩萨,见了谁都恭敬礼拜,这是从恭敬和谦让中来得到佛法,得到受用。以恭敬谦让的心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或者得到世间法的受用,所以恭敬和谦让非常重要。

还有一句话叫做《增广贤文》里面讲:“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什么意思呢?知足的人会常常感到满足,知足常足的人,一辈子不会做出格的事,不会让自己很难看,做事有分寸。知止常止,就是说有节制,不会一个劲儿的贪下去,如果你一个世界给他他都不满足,这个人就完了,要有所节制,有所节制的人就不会做可耻的事情,别人也不会耻笑他,他不会让自己感觉到生活在恐怖之中。所以知足常乐,止于当止之时这是为人的本份。古人讲无欲则刚,有容乃大,你这个欲望是没有穷尽的。有这样的一句话叫做,我们需要的不多,但是我们想要的很多,实际上你需要多少呢?你睡觉一张床,两张床就是瞎折腾。你吃饭,现在大家都减肥,吃两三碗自己撑的难受。你坐车你不能占两个位置吧,你穿衣服穿再多就浪费。现在有的女士买鞋一下子买几百双,完全是极大的浪费,有那个必要吗?两个衣柜就行了,一个衣柜装衣服,一个衣柜装被褥,不要说一面墙,全是没有用的东西,给别人也变成二手货了,所以不要贪心,这个贪是无止境的。我们说世界大同,如果一个人有贪心,这个就大同不了,为什么?因为他说这些都是他的,所以最大的祸源就是不知足。

所以说,知足是一种境界,是一个飘然的洒脱,我们现在吃饭的时候人家说,够了,其实我们应该讲足了,够了,可能从物质上讲有点厌烦的意思,或者说有多了的意思,这是从物质上的意思。足了就不一样了,足以,就是很满足,很知足,很幸福的样子,什么是幸福之道?实际上知足就是幸福之道。像现在讲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人心浮躁就是不知足,所以知足是我们学佛第一步的法宝,我看北京的房子盖的已经看不到边了,很多小城市里面,中等城市里面,我去看都是房子,都是高的塔碉,这个是不得了了,这对大自然造成多大的负荷啊?这个就是一个人不知足,然后一群人不知足,这个社会的环境自然就损害的太可怕了。所以说知足不能作为大家共同的心愿的话,如果无穷尽的往前贪的话,这个社会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心态浮躁,人们之间无所不用其极的去做事,这样的话就没有底线了。所以说知足是最起码的态度,感恩也是最起码的品德。佛教讲感恩是无时无刻的,父母恩,三宝恩,国土恩,众生恩,每一个恩德对我们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四句话我总结来讲,能谦让的就顺利;能知足的就能快乐;能感恩的就能幸福;能够闻法的就是最吉祥。所以说知足感恩就是我们的吉祥人生。
接下来讲第八个偈语,忍耐、顺从、正信、正行。经典原文是: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
忍是六度之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要是你不忍什么事都做不成,你不忍你就就嗔心,你就很不满,你不满就没有办法修道,所以叫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要是嗔心烦恼一起来什么事都做不了了,更谈不上修道,修品德和做人了。所以说这个忍非常重要,顺从呢就是随缘的意思,你不要什么事都较劲。实际上就是两件事,一是能做的,一个是不能做的,能做的你就去精进努力做,不能做的你就放下。要是不能做的你就天天想,可能就会失眠,能做的你不用心去做,可能你会一事无成。

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我们不但有世俗的生活,世间的生活,还要有信仰的生活,一个人没有信仰的生活,可以说他的人生是一片空白,因为他和其他的一些众生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来世间走了一趟而已,思想上也没有去想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自己的人生意义在哪里?所以说信仰对每个人来讲非常重要。

接下来,有了信仰之后怎么做呢?第九个偈语,总结八个字就是行八正道,正涅槃法。经典原文是:自治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磐法,是为最吉祥!这个总结来讲就是十个字,叫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八正道,通过戒定慧可以体现出来,熄灭贪嗔痴,熄灭了你就是非常清净的生活,你就能证得清净的涅槃,什么叫涅槃呢?圆满功德,寂灭为乐。

八正道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是正见。就是对事物的如实知见。出世间的正见唯有见道者才是最清楚的,这个正见对我们学佛人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走偏了就是因为没有正见,一会儿觉得这个好,一会儿觉得那个好,就是因为没有把自己的生活弄好,就是好高骛远,一会儿这个法门,一会儿那个法门,最后自己没有门了。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有品德和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最好的法门,光想着自己不想着别人,这个法门再好也是没有用的。正见,就是说宁可破戒不能破见,这个见是佛教里面最起码的四法印,诸行无常,我们要把一切作为常的,你执着就是不行的,诸法无我,也是没有实在的自我,只有涅槃是寂静的,所以我们要修涅槃法,佛教有别于其他门派的是我们有四法印。

正思维,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观察思维,这个是否符合佛法?是不是有利于自利利他这样的事,这个思维就是靠智慧的。我们每一个念头都要如理的去按照佛法,用四法印来对照,这个就是如理思维。
正语,刚才讲的语言很重要,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正业,有正当的职业,正当的职业是不要侵害其他的众生,这个是标准,能够有利于大家的,我们说做生意你赚多了没有关系,你可以布施供养,供养三宝,你可以广行善法。你不能说这个东西本来卖10块钱,我卖100块钱?是不是太贵了,这也没有关系。如果说卖200块钱,满足别人的虚荣心,他买了你的东西高兴,也实用,这个钱也可以赚,这个不是说暴力的问题。暴力就是说别人什么东西也没有得着,你把钱到手了,那就是空手套白狼,做生意也是要正业,但是要正当和合理。
正命,以合法的不伤害他人的方式来维持生命,乃至不贩卖众生、杀生的器具和毒品。
正勤,正勤就是正精进。这里有四正勤,就是发愿已生之恶法令断,未生之恶法令不起,未生之善法令生,已生之善法令增长满具。
正念,不行邪恶的念头,我们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念头起来没有关系,就怕觉悟迟了,如果觉悟迟了就跟着一块跑了,你就会跟着一块犯错误了。正念还有我们心里面每天念什么呢?作为修行者来讲,要四念住。常常想着这个你就会放下看破,一观身不净,二观宿世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是看自己,不是看别人,当然别人也是这样的,我们先要用自己去这样观察的。
正定,我们有一个词叫人定胜天,不是说你能把天改变了,那是不可能的,人定胜天,你真正定下来的时候天人也找不到你。你的心只入一次,无事不办,心里一乱,什么事都做不好了,开车走路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所以我们这个定非常重要,镇定,就是三摩地,定的多了,我们平常要让自己的心定下来,每天要有时间坐下来念念佛,打打坐,止行一处,无事不办。我们定下来,天人也找不到你在哪儿,其他不好的人也找不着你在哪儿。为什么?因为你的心是清净的,是无染的。

禅堂里面有一句话:“禅和尚不开口,诸佛菩萨难下手。”因为他定,那他的世界就是非常清净和无染的世界,别人没有办法打扰到他。所以这个定非常重要,我们六般若蜜里面也有,禅定、智慧。

总结一下,说一下这个三无漏学。见学: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定学:正勤、正精进、正念、正定;慧学:正见。所以说八正道包含了戒定慧,我们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贪嗔痴是三毒,我们的84000烦恼代表了贪嗔痴慢疑六大烦恼,不管你有多少烦恼都是由贪嗔痴引起的,我们勤修戒定慧,贪嗔痴自然得到熄灭。

第十个部分叫做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总结八个字如如不动,无忧无恼。
到了这个境界的话对佛法一定是很有受用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对世间的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对你来讲不会产生大的问题了,你不会跟着这八风来跑。八风四顺境,四逆境,顺境的时候很高兴,逆境的时候很烦恼很痛苦,逆境和顺境对你来讲都不成问题了,这叫八风不动心。我们修行修的就是这个不动心,就是不要总是被外面种种的纷扰所困扰。种种的忧愁,种种的烦恼,怎么样来处啊?就是要锻炼自己的定力,我们很多人都听到一个故事,就是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苏东坡写了一首诗很得意,“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个书童拿给佛印禅师看,佛印禅师直接写了两个字,放屁。拿给苏东坡一看,我写这么好的偈语,怎么对我直接否定了呢?就很生气,就坐船到金山寺去了。就想问一下,你为什么这么侮辱我这么好的诗句呢?然后有了后面八个字,八风不动心,一屁打过江,这个故事讲的是八风不动心对我们修行来讲是非常大的考验,每个人经常面临着利益和衰败的时候,毁你的时候,赞誉的时候,称心的时候,讥笑你的时候,苦的时候,乐的时候。

我们学佛学到最后是解决什么问题呢?实际上这里面已经回答了,学佛真正的受用就是当你面对烦恼的时候,你知道如何承担,如何面对,如何放下,这才是真正学佛受用,面对八风的时候你的心能够不动,面对自己最重要的将来有这个大限的时候,你能够坦然的面对,这才是真正的学佛受用。有一句佛号在心中如如不动,念念不念,不念自念,心中能够感受到世间一切法都是无常无我的,都是虚幻的,唯有佛陀的涅槃寂静是真如常在的,这才是我们学佛的目的。

最后这一个偈语就是,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我总结八个字是依教奉行,这为吉祥。
你说一千道一万,你不做那就白说了白学了,所以是依教风奉行。以此行持者,无往不胜,你的烦恼都能够很好的面对和解决,有了这样你一切处都会吉祥,都会幸福这就是吉祥。《吉祥经》带给我们的启示,世出世间无处都是吉祥所在。最后这也是佛陀对我们的祝福。这里面有对自己的,照顾好家人,照顾好有缘人,还有亲近善知识,还要经常的精进,要降服自己的烦恼,要及时的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佛法的种种的对自己的教导,要放在心上,要住入法中,这就是佛劝导我们的。只有这样我们一切处都是吉祥的,所以我们对大家彼此的问候最好的问候就是吉祥,这句话就是来自于佛教的,佛教对世间最大的贡献就是希望世间吉祥、圆满,大家都是充满希望和爱心的,能够建立一个和平大同的世界,而且我们还有另外的极乐世界,包括东方琉璃世界,很多好的世界都是我们正信佛教徒的归宿。

最后我要用三满来做一个总结,今天的讲座大家都是非常的精神饱满,始终在这里能够听我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大家分享。
第二个我相信大家也是法喜充满,因为佛法你只要闻得一句,心里面能够有感受和触动,最大的欢喜是法喜,而不是普通的世间的衣食住行的一种满足。法喜是真正让我们能够心安自在的受益。
最后就是功德圆满,我们今天在福慧慈缘的讲座,知足感恩的吉祥人生告一段落了,也非常的感恩大家能够在这样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始终听我来为大家娓娓道来,也与大家一起共勉。

回向
听经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佛皆回向
无量众生皆得解脱
一切自在愿得吉祥
阿弥陀佛

主持人:今天师父讲的我觉得特别好,因为我完全感觉到,师父已经是从对佛法深刻的理解翻过来再以入世的角度再给大家讲,如果会听的呢会听到背后的很多逻辑和它意味着什么?就像如果你上过战场,那么你再回来听教官给你分析一些战术和要术的时候你会听的非常清楚,哪些是要命的你要避开它,你会听的完全明白。如果是没有的呢,就听的是非常枯燥的讲解,如果会听的人,自然会在师父的讲解当中得到福德,如果不会听的我感觉就如如不动了。

接下来,请给大家向师父提问的一个机会。
提问:法师您好,感谢您的开示,您辛苦了。您是首次来到佛教在线的闻思讲堂来讲经,您此次宣讲的题目是知足感恩的吉祥人生,主要是围绕《吉祥经》这部经典来讲的,我想请问法师您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主体和这样的经典呢?

清远法师:福慧慈缘能够体会大家在这里共修学习佛法我觉得这个因缘非常殊胜,大家能够听经闻法都是有福德的因缘,我为什么选择《吉祥经》呢?因为《吉祥经》里面的知足感恩对我个人来讲也是非常的受用的,经常想到知足我就会放下很多,会少了很多的执着,付出了很多的对外在的贪恋。想着感恩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对这个社会所做的都是有限的,一切感恩都不能报答国土、众生、父母、三宝对你的恩德,所以我们感恩的世界是最美丽的,感恩的世界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时时的去念知在知的,所以感恩是我们永远的一个主题,所以这是《吉祥经》里面提到的感恩。这一部分也是从我们安顿好自己家庭之后,又开始学习佛法最基础的东西,就是知足和感恩。所以我在刚才讲了,我经常写《吉祥经》这样的偈语,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吉祥之道是感恩其中最重要的内容。

提问:阿弥陀佛,非常感恩师父今天的开示。我要问的问题是,作为我个人来说呢,我一直有感恩的心和对周围的人,所以今天听了师父的讲话,让我感到法喜充满。我原来在一本书上看到常常感恩的人也是在修一种感恩的法门,所以今天听完了以后我会坚持下来。因为我在一个单位工作,身边有很多年轻人,我经常跟他们说要用感恩的心面对工作和周围的事情,他们往往会说,陈老师你现在很幸福,因为你孩子也大了,也不愁房子和婚姻,如果我们到了这个年龄也会很幸福,我们现在很年轻在外面,到北京来打拼,我们生存压力都没有解决。现在都市人生活节奏很快,再加上各方面的压力,他们很多方面负面情绪不自觉的升级,也被社会所感染,心态就浮躁,也有很多的抱怨,也缺乏一种归宿感和安全感,在这样情况下要是您面对这样的年轻人,您将如何给他们开示?

清远法师:这个问题非常的普遍,因为浮躁这是现在社会的一个通病,大家都觉得好像前途很迷盲,而且很多事情都没有把握,最重要的是没有安全感,觉得一切都是难以琢磨的,特别是对未来,对未来感觉是一个梦。所以我们在学佛的人怎么样面对这个事情呢?实际上《吉祥经》已经给大家做了一个解释了,就是知足,安住当下。知足的话,好像说我知足要足到什么程度呢?实际上人生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风景和要做每一阶段的事情,你就是安住好了当下,你是学生就把自己学业做好,你是打工的就得来打拼,你这个年龄就是需要奋斗的阶段,你这个年龄要像四五十岁人一样的功成名就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风景,就好像我们这个世界有春夏秋冬一样,有春天万物勃发,实际上这是对年轻人最好的奖赏,就是你自己生机勃勃,有很多希望和可能。那么到了夏天,你一切都是最美好的,都是最开放的。到了秋天肯定要走下坡路,就是到了老年,这个阶段你要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你要有信仰,你要为子孙后代树立一个好榜样,也要为自己来世做一个好的铺垫,这就是人生的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有每一个阶段应有的风景,如果光想的是顺境是不可能的,人生要都是顺境那就是一碗白开水,哪里有随随便便成功的事情呢?所以我们生下来都是要奋斗,要努力,要精进,你才会有好的风景,你才能归于平淡,你才能做一个对社会,对大家有用的人。

提问:您好法师,我想问一下如何对待不知足,不懂感恩的人,我们学佛的人还要一味的对他好,迁就他吗?这块我觉得挺茫然的。在工作中,咱们一味的对他好,如果对他感恩好像是对他的一种放纵似的。

清远法师: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做自己应尽的本份,别人不知足怎么办呢?他也来听《吉祥经》,他就慢慢会知足了。这就是没有听闻佛法人的可怜之处,他总是贪得无厌,他就是一个可怜悯者,因为他不知足,始终处在贪求的状况,得不到满足就很痛苦,与人为善是人最大的快乐,友善是我们国家核心价值观之一,如果说不知足所以根本的东西就没有了,所以说佛法对大家的重要就体现出来了,大家只有通过学习佛法才知道知足的人是最快乐的人,所以说我们能够影响他们多少尽量影响他们,因为他们都是受苦的人,因为他们心里面很贪,他们心里面很痛苦。阿弥陀佛!

提问:阿弥陀佛,辛苦师父了。很多学佛的人有时候有困惑,当时师父的讲座有很好,当时听的很明白,一旦进入现实生活当中的时候呢就跟师父所说的东西跟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很难结合在一起,师父给咱们有没有一个更好的建议呢?

清远法师:这个就是知和行的关系了,知和行实际上不是一回事,我们知道很多道理,但是我们不一定去行。为什么我们有一个大教育家叫陶行知,他对行看得很重要,所以知百步不如行一步,行的重要性非常重要,这个对于修行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从另外一个意义来讲,如果说你没有行,说明你还真没有知道这项事情对你的法义和对你的好处,所以说只有行、知合一了,你才真正的从佛法得到受用的人,才是真正的修行者。很简单一个例子,从知足感恩来讲,你自己去体谅一下,马上你会感觉幸福,知足呢,今天我不会吃这么多,今天心情清爽了,也不会那么贪心了,今天不用大鱼大肉了,你当时又感觉到了佛法对我的受用。感恩呢就是对别人一个笑脸,对别人一个微笑,对别人一个善语,善言,当时别人也会回给你一个笑脸,佛法是活泼的不是古板的,他会对你的生活在在处处都会有很好的作用的,所以我们要知行合一,大愿前行,共织美好的人生。

提问:阿弥陀佛,法师慈悲。我问两个关于讲经说法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法师您曾多次组织和举办汉传佛教讲经说法交流的活动,您多次见证过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法师讲经说法,您觉得什么样的弘法方式最契合当下的广大民众?或者说您觉得用什么方式能够普罗大众?将佛教普世价值观传播给大众?

第二个问题就是当前的全国汉传佛教讲经说法蔚然成风,您也多次举办过讲经说法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如何围绕当下教界的活动来加强我们佛教自身的建设?

清远法师:这个问题很专业啊,因为2008年在法源寺第一届汉传佛教将经交流会我是组织者,也是主持人,也是评委。当时,那一次将经交流会非常成功,不但有大陆的40多位讲经法师,台湾、香港的法师也来参与将经交流,当时还有海涛法师也是作为代表来和大家进行交流。09年我在杭州的将经交流会上我也是同样作为评委和主持人,也是组织者,也是非常成功的。现在的杭州佛学院就是汉传佛教将经交流基地,每年都会有讲经,当然是下半年,大家有缘也可以去听。从那儿之后,现在每年全国各地,包括省,和县级的寺院都会有讲经交流的活动,而且长期有讲经的,这个对整个佛教的振兴和振行非常重要,如果你要不讲大家不知道方向,你不讲不知道自己学的东西对不对,不知道能不能从别人那儿得到印证,得到好处和收获,所以对出家人来讲讲经是本份事是家务事,对于居士来讲不一定通过讲经这个形式,可能通过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对好有缘人,也是讲经工作,因为你就是无声的说法,大家知道你是佛教徒,你做的这么好,对别人总是谦恭有礼,总是与人为善,能够帮助他人,你对社会就是讲经说法。再一个我们也可以好范围的,家庭里面也可以讲啊,你不能说光是这样的组织活动,毕竟成本也很高,所以说随时随地的都要跟别人讲佛法的妙用。

我们明天在北京会议中心就有全国的七八位的讲经法师做一个行讲,每天我会在那儿做一个主持人,进行两天的活动,传印会长也是非常重视的,传印长老我跟他一起当了好几次评委,我们当评委并不是我们讲的好,但是我们这种态度是让佛法这么好的宝贝,让更多人知晓,也传播给更多人,所以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去,那些法师都是在全国万里挑一的,他们讲的语言通晓流畅明白,大家以后可以关注,各地都有这样的讲经交流。

佛教现在都有这样的问题,很多人想学佛法不知道怎么入门?很多道理也不明白,更不知道怎么行了,所以说讲经弘法对出家人家务事,对先入佛门的人也有义务劝导更多人来入宝山,获宝藏,最后得到佛法的受用。

主持人:我知道法师组织和举办过多届汉传佛教的讲经交流会,而且您也担任过各讲经交流会的评委、主持人,那么您今天来到福慧慈缘文化会馆,您对中国佛教在线—闻思讲堂有什么期许和建议?能不能谈一点寄语?

清远法师:首先我觉得“佛教在线—闻思讲堂”有这样的一个很好的弘法方式,让大家能够聚在一起是非常难得的,因缘也是非常殊胜的,因为赞叹所以我才会应童居士的邀请来这里跟大家分享交流。

怎么评价这个形式呢?应该说是一个座谈交流式的方式是更好的,是讲座式的,因为毕竟这里不是像寺庙那样的,要有搭衣很正规的仪式,这种仪式也是非常好的,还有前面部分还有我们的师兄们在那里以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对佛法学习的喜悦也是非常难得的,有诗的朗诵,有歌舞,还有八十八佛赞叹佛的功德,这个都是非常新颖也是非常活泼的。我觉得将来在我们各地的讲经交流活动中也可以借用这种形式,不像我今天讲的时间过长了,可以讲一个小时左右可以跟大家互动一下,也可以跳舞,这不是不可以的,古代也有这种方式,这样才能吸引大家,让别人感觉到有意思才能吸引大家,要不然大家坐这么长时间是很难受的,这个形式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也是值得我们将来有心的菩萨有这样的场所这样的方式也是可以值得借鉴的。

我最后寄语各位,通过学习《吉祥经》和其他佛教经典,都能够得到受用,都能够得到吉祥,都能够自在幸福,都能够家庭和睦,身体健康,一切的善法都非常如意!最后祝福大家,阿弥陀佛。

相关新闻:

清远法师应邀在闻思讲堂作"知足感恩的吉祥人生"公益讲座


 

(本文来源:闻思讲堂  编辑:奉音)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 2005-2011 佛教在线佛事用品中心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支持单位:佛教在线-经营单位:福慧慈缘(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福慧慈缘QQ群:104957979
Tel: 010-51385789 13716034788     E-mail: 649414492@qq.com     QQ:649414492
地址:北京王府井东安大街53号锡拉胡同(金钱豹/王府世纪北)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821号 京ICP备110432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