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传真:010-51385789 手机:13716034788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禅茶
  
活动预告更多>>
2014年6月29日(周日)下午3点至5点,北京福慧慈缘文化会馆将邀请中国佛学院宏海法师宣讲《万法唯心,心唯万法一一八识规矩颂略解之四》佛学讲座。  详情>>
·6-22福慧慈缘:宏海法师宣讲"万法唯心 心唯...
佛事用品更多>>
天然金琥珀108颗佛珠 增财运福气 消除强大负...
  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详情]

【佛学问答】2014年7月16日宏海法师在闻思讲堂学佛群答疑开示

http://www.club.cn   2014年07月18日   字体:    

问题一:初学佛者看什么书?请教尊敬的法师,初学佛者应先从什么书开始学习?请推荐几本可以吗?

宏海法师开示:阿弥陀佛!初学佛者的的确确应该把基础打扎实一些,就是全面的,然后比较立体的、和以有一点点贯通能力的去了解,这样的话就不容易出现片面的和出现一些断章取义的见解。所以我想,依照我自己从出家前后的经历来讲的话有几本书:比如说有一本书叫做《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 还有一本是叫做《觉海慈航》 还一本是台湾圣严法师讲到的叫做《正信的佛教》和他的另外一本叫做《学佛群疑》,这几本书既白话又浅显,还深入浅出的把佛法基本的概论、理念、和基本的教理,乃至宗派都有一个交代,我们可以看一看。
那么刚才讲的是一些就是佛教里面介绍的佛法的一些相对浅显的书,至于说再往里面走的时候,就是开始看一看常规的经典,比如说我们学习佛法一定要有因果和轮回的观念,看看《地藏经》 里面详尽的描写有六道,还有修福德啊,回向啊等等,基本的教义都嵌在里面,如果你感觉到自己在悟性上面还可以的话,再去关注一下《心经》。《心经》是佛法的核心,字数非常少,但是并不浅显,二百七十个字就把整个一代教法给浓缩进去,所以看《心经》的时候呢,挑选几个《心经》的讲解配合着看。如果说再想感受一下,像法华经里面有一品里面叫《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的是观世音菩萨这种慈悲,寻声救苦可以长养我们慈悲心,读《心经》可以长养我们的对“空”的这种理解和悟性,读《地藏经》可以长养我们的因果观念。再下来呢,还有比如说《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里面的一品,常读诵的话,可以扩大我们的心量,贴进佛菩萨的品质!那么再往深走的话,《佛说阿弥陀佛经》可以锁定我们抉择法门,专门讲信愿,念阿弥陀佛名号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一种横超修行方法。这几部经典都可以尝试的去理解和学习,最主要的是能够经常读诵。如果说在这几部经典,和前面的佛书有些深入了解后,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学习嘛,必须要解行并进。那就常需要有一个像善知识指导那样的,有一本书叫《印光法师文钞》,可以去关注一下,这本书里面面俱到、婆心切切的指导我们的见解和修行,是上世纪民国年间,佛门泰斗印光法师,他解答所有的居士来往的书信,汇集成了他生前的这部著作,能让我们非常受益。

问题二:哪部经最殊胜?常听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又常听人说某某部经是最殊胜的,而不同的人推崇的“最殊胜”的经还不相同。我有点不明白,请问:难道,佛经像宝石一样还有成色区别,所以有“最殊胜“的经?如果是这样,请问哪部经最殊胜呢?或者,佛经并不是分成色,而是像学校的教材一样,根据学生层面而区分教义深浅?如果是这样,请问我们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根器的“教材”呢?
尊敬的法师请开示,谢谢!

宏海法师开示:的确佛门里面有一些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还有《华严经》,这都是最具圆顿和圆满的教法。就平等性而言,佛说的经典一代教法,没有一部是多余的。因为以佛陀的智慧,他绝不会说无意义的法和没用的经。所以我们看待一切经典的时候,只需要把他分为声闻藏和菩萨藏就可以了,声闻藏是浅显的,我们通常称为小乘,菩萨藏就是究竟的大乘佛法,大乘佛法里面一切的经典,都是无二无别,以大乘实相为体的。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这是一个基本的见解。那么在大乘经典里面有好多的分类,这就要取决我们每个人的根性,因为当时佛陀在讲法的时候,也是因人、因机、因时的每一场法会集结成一部经典,所以我们常说的“法无高下,契机则妙”“药物贵贱,治病则良”,你觉得相应哪一部经,你有自己的感觉,你的感觉对了,相续的去受持,我们就像小马过河一样,自己去抉择。所以在说某一部经典殊胜的时候,只看一个相应,而不是说经典有真正意义上的高下,是这个意思。当然也有居士提问说,是不是还有一些初级和高级的?的确如此。如果你要特别全面的了解一下佛讲的一代教法中,他的次第性和时代性。去学习一有一个宗派叫天台宗,有一本书叫《天台宗纲要》,里面讲到有一个概念,叫做“五时八教”,你花点时间学习一下,应该就会有一目了然了!所以说,一部经典而言,但是你赞叹自己相应最殊胜的经典时,也不要以绝对的分别心,去说其他经典的好不好,因为他都是我们世尊一个人金口所宣,有他的平等的内涵,又有阐述角度上有差别。我们依照自己的好要和根性,去跟某一部经典对接,这就是最适合你的经典了。

问题三:怎样守住口业?平时还好,但急了时很难守住口业。请问法师,您是怎么做到守住口业的,教教我们吧。

宏海法师开示:口业的确比较难守,我们说身口意业,那么我看得出你提的问题是,你很想守,可是在情急之下就守不住了。就现实来讲的话,人不是都有个道德、有个面子嘛,那么如果你说一些不好听、不中听的话,如果甚至是脏话,就会降低自己的素养,这个就会结一些不好的因缘,甚至让好的善缘都远离自己,于己不利。再一个呢,如果老是说不好的话,造口业的话会损自己的德行,特别是有时候,大庭广众之下,让别人下不来台,尖酸刻薄,非常不好,损的是自己的福报,这个要时时刻刻升起警觉心。所以说这个口业你想守的话,口业从哪里来的呢?我们身口意业是从意业开始发动的,那么你想守住口业呢,尽量从自己的意业,就是心里,从内心的发心上面去寻根问源。所以我们在心里下意识不要升起分别、抱怨、和嗔恨的种子。然后他往往会不经意间就推动我们,付诸身口业,所以说守口业最重要的是守意业,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讲到我们的修心。总的来讲让我们从贪嗔痴上进行去除和转化。希望你越来越守的好!再者我们有时候守口业的话,比如无意义的调侃和戏论等等,习气浓守不住的时候,有一个办法就是去转,我们把自己原来习惯上的一些不好的话、口头禅,转化为多说一些赞美的话、包容的话、随喜的话。当然这不是让我们虚伪造作的去做,而是发自内心的。还是要从修心开始。所以说,我们尽量学习佛法以后,多说一些我们常说的随喜赞叹的话,因为爱说话的人是很难控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尽量先转,试一试。如果说总也守不住,就想想这个因果,我们的修行为什么一定要从因果入手呢?因为依因果而行才是最有现实价值的修行,你在种因的时候呢,下意识的就知道果会如影随形,那么你在种的什么因,一定会感什么果,你造的口业不好,那么将来必然会付出代价,比如说你说的话没人相信,比如的你老遭人诽谤、诬陷啊等等这些,都是口业守的不好。那么这样想想的话,你种因的时候就联想到你马上就要感果,既然为了不去感这个恶果,首先就不去种这个恶因,随时守正念,这也是一个对治的方法。反正种种的方法,随我们自己所用,怎么受用怎么来,总归就是修行。

问题四:请问法师,有人说《阿弥陀经》是法华密髓,怎么理解?请法师开示。

宏海法师开示:《阿弥陀经》是法华密髓,的确在藕益大师《弥陀要解》里面讲到说《阿弥陀经》,不但是法华密髓,还是华严的奥藏,理解此理,需要一个长期的佛学素养,对佛最圆洞的教法至少有一些领悟和理解。单就说法华密髓来讲,因为《法华经》讲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概念是“一念三千”,就是我们现前的一个念头,里面已经具足了所有的十方三世的国土,和过去未来整个法界,都在我们一念中已经具足了。你如果明了法华这个“一念三千”的教义,就知道不管我们身处娑婆世界,还是极乐国土,都在我们现前的一念心中是具足的。如果一念心中是具足的话,那么我从身处的娑婆世界,往生到我心本具的极乐国土,就是一念的事情,非常容易,就这点来讲呢,也可理解为一个法华密髓的注释吧,暂且我们先这么理解一下,《法华经》是纯圆独妙,《弥陀经》是第一方便,无上了义,所以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呢,随着我们学佛的深入,有一本书叫《净土十要》,修净土的人多去看看的话,可以跟《法华经》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融会贯通。

问题五:佛教里“咒语”是什么?我曾在网上查过咒语的来历、定义和作用,但说法不一,莫衷一是。看到的主要说法有二:说法一:是梵语某句“话”的音译。即佛教咒语,是佛菩萨说过的某句或某段含义深刻的话,因五不翻。所以呈现为看不懂的音译音节。如是这样,我们是否应探寻一下愿义,这样持诵咒语时,可以从心里去相应原意,可以更有效果?说法二:咒语是承载某种境界的“音节”。即咒语是诸佛菩萨入于某种甚深禅定境界时,由此境界而发出的切合此境界的真言。然后传给众生,众生诵此真言时可以将心调入此真言所代表的境界,也就是感应道交。如是这样,是否可以理解为,咒语非人类沟通语言,而是承载此境界的音节,所以不必寻找原意,只需按此音节持诵即可?网上还有多种说法,有的说佛教咒语,即是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即为一种记忆术。有的说咒语就是有一定能量的信息。一种巫行为。等等。但究竟答案如何,以及我们该以何心态持咒,还请尊敬的宏海法师开示,多谢法师!

宏海法师开示:好的,阿弥陀佛!对咒语首先我们从显密的角度来讲,要有一个认知,就是说其实汉传佛法里面也有显宗和密宗。那么藏传佛法里面也有密宗和显宗。只是在汉传里面以显为主,以密为辅。在藏传里面,是以密为主,显为辅。所以体现在密修中就以咒语居多。
对于咒语,有叫做陀罗尼。这个咒语字很多时候就叫陀罗尼,如果字较少的时候叫做真言,如果只有一两个字的时候,叫做种子。咒语就是说不能用语言说明其威德力的一种有灵力的秘密语,他都是诸佛菩萨从禅定中发出的真实语,有时候叫做总持,也叫忆持,什么意思呢?能够总摄忆持无量的佛法,在一法中就可以持一切法,在一文字中就可以持一切文字,在一义理中就可以持一切义理。由记忆中这种,一个法、一个文、一个义,而能够总摄一切法、一切义、一切理。总持无量的佛法,而不令他散失,可以这样理解咒语的功能。所以在持咒的修行上,我们常说身口意三密,每一个咒都会有手印,这叫身密;口里诵这个咒文的时候要字字分明,一字不落,然后听得清清楚楚,妄想就进不来,这叫做口密;然后观想你的本尊或者佛菩萨的种子字,这个叫意密。身口意三密相应以后,久久功夫熟了,妄就不起来了,这就是修行的一个功徳。所以说这个持咒的法,随着我们的心,心清静就会增强,心散乱就会减弱他的功德。那么对于说咒语为什么很少翻译呢,在五不翻译里面属于秘密不翻和多义不翻或者是尊重不翻,都有他的内涵。我们对于咒语应当怎么理解呢,就是不要过多的追逐他的意义。对咒语呢,我们需要的是对他决定的信心,和支撑我们长期去受持的激情就可以了,是这么个修行方法。他是佛菩萨禅定中发出的无量妙义,我们不能够如此面面俱到的去会通他的意义,就不能把他的所有的功德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信心。那我们怎样看待这个咒的功德,怎么样去理解呢?我讲一个典故吧,这是佛门里面也有大德讲过的,怎么样去理解咒语的功德的。一个人在他的故乡做了好多的恶事,在他被人不耻,臭名昭著的时候呢,他就潜逃到另外一个国度,结果到那个国家以后,他的境遇就好起来了,好到连国王的女儿都看上他了,就招他为驸马。那么成了驸马以后他在原来国家作恶事的习气又开始犯了,还甚至打骂公主,这个公主就很忧愁。每天唉声叹气,整天愁眉不展。后来驸马的国度里面又来了一个人,他在公共场合看到这个驸马,得知驸马老对公主不好的这个情况以后呢,他就教给公主说了一些话,这个公主也不知道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他把驸马在原来国度里的所有家底、那些做过的丑事、坏事,全给总结在一起了,以后每当她的丈夫,就是这个驸马向公主发火的时候,公主就把他的话念一遍,她的驸马就不发作了。当然这个比喻不是为了说明咒语是一堆乱七八糟的话。就是说,咒语的修持方法在于诵持,而不是要去分别他的意思。他是佛自证的总持境界甚至密藏,所以只要相信他,诵持就会有作用。因为比如说鬼神们听得懂,所以他就能消灾吉祥,所以需要我们决定的信心和持咒的方法。

(本文来源:闻思讲堂  编辑:奉音)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 2005-2011 佛教在线佛事用品中心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支持单位:佛教在线-经营单位:福慧慈缘(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福慧慈缘QQ群:104957979
Tel: 010-51385789 13716034788     E-mail: 649414492@qq.com     QQ:649414492
地址:北京王府井东安大街53号锡拉胡同(金钱豹/王府世纪北)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821号 京ICP备110432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