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传真:010-51385789 手机:13716034788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禅茶
  
活动预告更多>>
2014年6月29日(周日)下午3点至5点,北京福慧慈缘文化会馆将邀请中国佛学院宏海法师宣讲《万法唯心,心唯万法一一八识规矩颂略解之四》佛学讲座。  详情>>
·6-22福慧慈缘:宏海法师宣讲"万法唯心 心唯...
佛事用品更多>>
天然金琥珀108颗佛珠 增财运福气 消除强大负...
  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详情]

【佛学问答】2014年7月16日宏海法师在闻思讲堂学佛群答疑开示(二)

http://www.club.cn   2014年07月21日   字体:    

问题六:关于佛说大话。 说明一下,这是我父亲问的问题, 我知道这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我曾尝试解答,但说服不了他,只好求助法师解答。问题:佛说,若湿生、若化生…等,吾皆令入无余涅槃 而灭度之。这难道连细菌都度到极乐世界去了么,那这个世界不就没了么,这不可能嘛!而且,人死吧大部分是病死的,或者横死的,都不是好事,佛说要度尽众生,那都度到极乐世界了,那极乐世界不就成了最糟糕的地方了吗,因为尽是病死来的,没啥好事。

宏海法师开示:一个众生修行往生极乐世界,不是我们的这个色身,因为色身是四大五蕴组合染浊的色身,我们往生,是我们灵性的神识凭着信心和愿力,与阿弥陀佛的所发愿功德和修行功德对接,把他的功德转为我们自身的功德,往生后再不断修行的庄严和清净我们神识转识成智,所以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不是带着这个色身而往生。从这点角度来讲,我们这个世界不是说往生到极乐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了。我们现在面对着这个染污的世界,是由于我们的心是染的、所感的世界它才是染污的,那么我们修心清净了以后,我们所感的世界就是净土。所以往生极乐世界也是我们转染成净的一个修行方式。在这个染世界的时候呢,虽然我们常说心净则国土净。但是我们在这个染世界里面、不净的国土里面,我们的心就很难净。所以说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的时候,因为那里的国土是净,那么我们的心,反作用就很好净,在那种情况下,心与国土、国土与心,就都净了。总而言之,就是我们修行成功往生的那一刹那。所以并不是说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了, 而是我们把它转染成净了。

昨天有同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阐述,在这里表达一下身为僧人为本位的一些看法吧。我们说的“口业“,”口业“有两种:一种是不该说的不说;二是你该说的如果你不说,也是算犯口业。所以我想立足于我们学修与见地,有些想法跟大家一起分享。阿弥陀佛!

从几点讲一下。首先,第一个主题,我们要讲一下明心见性,就是所谓的开悟。这是我们在修行上最重要的里程碑。的确我们不管在僧在俗,我们真的是为道为生死的话,一定要知道开悟重要性,最好能够开悟!佛法的流传,从正法、像法到现在的末法,在唐宋那个时期高人林立,但凡主持道场,领众修行的最基本的资格必须要开悟。如果你都没明心见性,就像同修说的,还去讲法,坏人眼藏,那个时候即是如此。所以说宗门下面,每个禅寺、丛林道场的一个大和尚、主持必须开悟,甚至大和尚的侍者都是开悟的,比比皆是,那个时代就是佛法的大盛时期。那么时转至现在,我们讲开悟,有的人基本对什么是“开悟”已搞不清楚。到底什么叫做“开悟”?到那一层算“悟”?基本上我们都是一个未知的概念,是懵懂的,所以说“开悟”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现在人放眼看的话,没有几个人敢说自己开悟、明心见性。因为我们现在的烦恼太重了,所以就很难有这样的殊胜机缘。

祖师也讲开悟的人讲法可以说宗通说通,信手拈来,就地取材,时时刻刻都在宣讲妙法,不一定要死板地按着佛言祖语。到末法时期,开悟的人少了,我们只能够老老实实地依教而述。所以我们一直讲法的原则就是:第一个,并不讲悟境,只说劝信而已;第二个就是依样画葫芦,不要自己杜撰,只是依着佛言祖语陈述就可以了,这是一贯的态度。我本人也很惭愧没有开悟,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个时节因缘所呈现出来的现状!还有一点讲的是,开悟以后才能够真正修行,但是开悟并不等于了生脱死。在开悟之前,如果严格讲的话,我们都属于忙修瞎练。开悟以后就跟帘子掀起来,看见一条大庄严路一样,才能够正经八百地迈上去走,是这么一个水平。但是虽然开悟以后也不是就什么都不干,一了百了。开悟,明心顿悟以后,还要有渐修。理要顿悟,事要渐修。不可以认为明心见性以后就一了百了了。

所以我们在讲到《楞严经》虽然前面讲七处征心,十番显见,甚至两种根本,真本妄本,你到底是见尘还是见性,到底是见真还是见妄。这样一个圆顿法门,直奔心性的时候,后边还要有四种清净明诲,从戒律迈步。还要有四十二阶位,要一个一个地去修去证,甚至还要有五十种阴魔,一层一层去指点,所以说开悟以后我们还得老老实实依照因果去修因证果,而不是开悟以后就可以放任天下了,纵横法界了!如果说开悟便了生死的话,那么大家想想《楞严经》里这么讲,《法华经》也讲到四种安乐行品,有常不轻菩萨,药王菩萨本事品里面大修苦行,那都是登地的菩萨,难道他们还没有开悟吗?已经了了生死,在三界之外,还要累劫勤苦广行六度,那么这难道反而是多事吗?这反而多此一举,愧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众生,把我们引入岐途?反而是他们的见地不高,修行不到位不圆满吗?所以,“开悟”意味着只是明心见性,才像《楞严经》里面说的,是属于见到如来密因,修得了义之法,所以说了义修证!再一个我想说“悟”不是那么好开的,现在的情况,如果我们谁说开悟,那除非是大因缘,菩萨再现,或者当下舍报,其他说的话,很可能就是忽悠。“悟”呢,千百年来这些大祖师们开悟,他给我们显现的公案里边都是台上的十分钟,悟之前每个人都有艰辛跋涉台下的十年功。我们在欣赏他们的时候,我们只会注意到那十分钟,就去东施效颦,就觉得说起来活泼泼,讲起来特别畅快淋漓,但其实我们虽然话会说,没有悟,总归话是人家的,自己的话没有,本命元辰没见到。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不必去东施效颦,说一些让人误以为了不得的话,自己觉的高深,明眼人一听笑得牙齿发冷。

我们还需要去学习他们的台下十年功,一点一点地。因为一开始我们讲法,咱们这个道场里边各种层次都有,可是讲“空”,讲这个“心性”,上根的人听了以后可以进德,下根的人听了以后就废善,觉得佛法的不执着,不生不灭,痛快淋漓,那么这么好还修什么行呀?吃素也是执着,持戒也是执着,本来修行苦,吃素口头失美味,念佛身心常劳苦!正一听这样的话找个借口,就误入顽空之邪见,实在害人不浅,本来说悟确是上上上上根性,而满世界只有下下根人,生在末法便是铁证!老说大空话,把醍醐反成毒药,明心见性的功德利益没有得到,可是你的轻法慢教的行为已经让法身受损了,这个我们应该注意一下,就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点,我想身为教门中人,惭愧这个自打出家以来,都是空添岁月虚度光阴了,那么我想住持佛法大非容易之事。当我们老是说因果的时候,好听心性的人就会不想听,那么说心性的时候,这些中等和下等根的人又不能得到利益。所以说,既然是真为佛法,护持佛教的这个弘法利生事业的话,那么我们就要立足于娑婆凡夫本位的精神,从一大家子大局来着手。要有婆婆的这个主人翁精神,不能当小媳妇,一道菜稍微不合口的话,就立马拉脸瞪眼,一桌子菜全给掀掉,这个态度必然有坏乱佛法误人慧命的功德。我们群里面各个层次根性的都不一样。如果你真的有圆满见地的话,你不但能够见高,更能够见低。至于说说心说性,说自在讲解脱,本来天真现前圆满等等,这些话确是痛快淋漓,可是问题是我们一定要知行合一,能够行在哪儿,说在哪儿。这些现成圆满的话,不要说大乘经典里边,祖师公案里边,比比皆是,呵佛骂祖,破胆险句,南泉斩猫丹霞烧佛等等这些,但是我们要反思一下,我们是否能够真的去承担?祖师都说当作实法罪同五逆!这个效果,你在没开悟的时候对没开悟的人说,这个效果好不好?所以说佛门里边,才有一个妄谈心性,踏有谈空误区。故而佛说执着有如须弥山那么大都不要紧,执着空像芥子那么点儿就很麻烦。我们可以讲一切都无碍,不生不灭,但是我们的行为是否真的不生不灭?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在这个现前世界中,我们五戒持的怎么样,你本能的东西放下了几分?我们的心性的确与佛无二无别的,现前就是所谓的首楞严大定,就是如来密因,就是一念三千,就是事事无碍法界。但是心性虽然与佛无有差别,行为上我们还是凡夫众生。所以好说心性的话人人都想,但有没有明心就要自己掂量。如比皇帝圣旨才可以昭告天下。山野小民妄称帝王,罪必灭族的。所以我们在讲法或者分享的时候,还是一定要知道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范式,要以事显理,以理融事!我们护持佛法,是为了让佛法的影响和住持能做到最大的限度,把他最可行的力量彰显出来,所以我们有时候说的一句自以为到位的话,并不是说到位就可以了,我们还要观察此话辐射的弘法利生效果如何,这才是真正义趣所在!

第三点,刚才我们讲了半天开悟,惭愧得很我没有。只是照着佛言祖语去说而已。我想这样恭敬地去依教奉行,那么也会有助于我早日开悟。大家来学习佛法,千百年来佛门早已练就了一套非常成功的弘化模式。所以说下面话可能就我本人的身份而言容易让大家觉得说自己赚吆喝的误解。各位可以把我观想为一个同修居士,平心客观看看是否有几分道理。学佛的下手迈步处,唯一的就是要从恭敬三宝、皈依开始。虽然我们往往也讲依法不依人,不要忘了只有人在法才有,住持佛法只有出家僧人。前提条件是他辞亲割爱,有戒体资身,而且出世的行为与佛法最为相应。所以在经典中,我们都是罗汉弟子打头,菩萨在中,人天在后,就是天和人是表外护职责,这个我们要明确。

以前有的祖师讲法的时候也碰到一些纠缠不休的人,只好说,吃的肉已饱,天伦之乐享尽,而来道场与老僧说禅论道。当然,我自己的态度那只好恕不奉陪,祖师们讲的话更要慈悲一些。说你就是个魔!我们有兴趣的同修可以回去看一下莲池大师回答当时有一个叫曹鲁川的一封信,语气也是十分的不客气。当然他也为了他好。所以说“敬僧莫呵僧,亦莫衡量僧”。你的恭敬虔诚,并不是好处被出家人拿走了,还于我们自身体现我们学法的功德利益。才说有一份恭敬得一份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说到极致处,佛曾经讲过在末法时期,众生的福田要从哪里来?要从破戒的比丘中来,这种一般人已经难以接受的话,就是因为佛法是赖僧而传的。如果你依着这个言教,能够相应,那么不是说让你俯首称臣,而是让你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这一点我们要有一个认识。每一个佛弟子应该如此,诸位深思!就佛法与佛教的差别,依照圆顿教法来讲,佛法遍法界常在,佛出不出世,讲不讲法都在。我们常说的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现前就是首楞严大定,就是法华三昧,就是华严境界啊,而且菩萨到处都有,早已经就彻见了这个法界的真理了。但是尽管如此,一切还得随顺因缘,难逃一个因缘。你登地的菩萨如果你没有这个因缘,你还得暗中相互去尽力护持一个凡夫僧,所以说从他一定能出家来讲,能出家就表示他的因缘别有殊胜之处,如果真的是一个佛弟子的话,那么我们就现前你要感悟一下对佛法三宝这种真诚切身感受的这种心,出家就是比在家的因缘来得殊胜和清净,相上的这种呈现,已经足以证明了这种殊胜。所以当我们依照着佛陀的教诲和流传的这种范式,我们去听佛的话,体现自己对三宝的恭敬的时候,不需要你的抬举,但是这是佛法长久住世,我们为佛法的长久弘扬和健康的弘传,注入了自己所相应的担当,这恰恰就是我们来弘扬和住持佛法,不是自己的功德所在吗?
因为他有出世的因缘,他有出家的因缘,宿世培的这个善果,所谓的住持三宝,这一身衣服穿上了,我们知道了有佛法的存在啊。再一个,昨天还有一个词儿我也看到了,就是关于出家人水平怎样的问题,我也要特别提醒一下,因为这个方面容易误导大家。那么自我认知,一个出家人的水平的判别,真的不是说他有多少知识,他的口才有多好,出口成章,词惊鬼神,提笔纸上生花,而在于他的德行。什么叫做德行?就是道德和修行。所以我自己,我常常想,说我这不好那不好,我都不觉得丢脸,如果说我的修行不好,戒律不清净,心不够慈悲的话,我觉得这才是我的没水平。所以我们在抉择善知识,亲近大德的时候,也要去观察他水平的时候要记住,三宝的水平是从这里去体现的。每一位佛弟子都应该知道

第四点,再一个讲一下我们闻思讲堂,我非常法喜的发现这真是我们共修的极佳道场。昨天也讲见地,圆满的见解就是真的看你会修不会修。我们常说“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头。路途识得了,生死一起休。”我希望诸位群友,你一定要会当下去修。昨天我们有同修提出来,如果你真有高水准的操作手段的话,那么我真的是随喜赞叹,大家互相学习。那么一定要反观我们的所起之心。就是你的后脚跟能不能跟得上,你说的是好,你当时的心能不能跟得上,能做到如如不动,我们叫定力。比如说吧,正当见到一条信息,不合自己意愿的时候而心生不快;或者说棋逢对手,正当你来我往,热火朝天的时候,你有没有忘我;或者说以第三者的眼光,虽然我不说,可是我还在哪儿冷眼看着他们说,总归下意识觉得他们都不如我;或者你终于忍不住凑了个热闹等等这一切。大家一定要反思。这一切,正当这些虚妄的凡所有相在扰乱我们的时候呢,你能不能不为所动,你会不会反观其到底从何生起,能不能任其起伏觉照到它的不实在性,而不是忘我去全情地投入,非要见个高下,或者说故作矜持地推崇一下自己,这些都是烦恼之火。你能不能发现,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修行与天下人一点儿都不搭嘎,唯有自己。能不能有觉。如果你在正当烦恼火升起的时候你能观照得到,那么还真的可以称之为转烦恼火为菩提心。希望诸位同修能够在这个时候用起功来,既然我们天天说修,当下就是用功之处。我们可以用这种心灵的脚步去触摸这个沉默的顶点。希望在这个讲堂上大家不要把它最后弄得乌烟瘴气,可以坐水月道场,作梦幻佛事,如果你实在虚幻不起来,不要忘了现前还要念阿弥陀佛。

那么我再看了一下我们昨天对答的时候有一点不可取之处,就是有的同修讲躺着听经,躺下来戴着耳麦听经,还说感觉很好,这个绝不可以。从法益上来讲,和影响别人来讲,我们自己真的有没有收益也还不知道。纵然你是真的受益了,也不可以把这作为推广。可能你一个人受益,也不是人人都可以通过这种躺着来听经的方法受益的。那么祖师们在劝我们读诵受持大乘经典的时候,再再地提醒说一定要端身正念,如对圣容。我们躺着的时候,大家不要忘了是我们自己恣意放任的时候。试问一下,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单位,都有公司,你和上司,你的同事们在一起开会的时候,你躺着去开一个会试试,看看别人什么想法。人情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对于佛亲口宣说的了脱死圣法呢!这个方法绝不可取不能推广,希望特别是初级学佛的,不可以躺着听经。

(本文来源:闻思讲堂  编辑:奉音)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 2005-2011 佛教在线佛事用品中心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支持单位:佛教在线-经营单位:福慧慈缘(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福慧慈缘QQ群:104957979
Tel: 010-51385789 13716034788     E-mail: 649414492@qq.com     QQ:649414492
地址:北京王府井东安大街53号锡拉胡同(金钱豹/王府世纪北)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821号 京ICP备110432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