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传真:010-51385789 手机:13716034788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养生
  
活动预告更多>>
2014年12月27日(农历十一月初六)下午2点30分,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宗性法师,将在北京福慧慈缘佛教文化会馆,为大家进行现场开示。  详情>>
·12-20 生梵法师将在福慧慈缘会馆引领大家颂...
佛事用品更多>>
W020141216280523382230.jpg 新年商务礼物送领导送父母中国邮政礼品邮册...
  它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套唐卡邮票; 它还是一座便携式的佛堂,里...[详情]

敦煌宗教文化中的养生术---李重申 李小惠

http://www.club.cn   2009年11月05日   字体:    

一、前言

敦煌养生学在千余年的历史传承中,秉承了从简单到多样、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系统的发展规律,并融各种防病、治病、健身、修炼方法于一体,以中国哲学为理论基础,汇集道、儒、佛、医、武术的思想精华,不仅具有健身延年的实用价值,而且映射出敦煌民族文化品格、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的特色。敦煌传统养生学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一个特定的层面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特征和本质。

敦煌古代养生的内容非常丰富。诸家各派之学各有千秋。儒家曰:“精一执”;道家曰:“抱一守中”;佛家以“坐禅”、“止观”、“由假入空”、“明心见性”为依归;医家注重腑脏保养和精、气、神、形之摄养,等等。并提出了养生之本是养性和养德等观点。认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积善有功,常存阴德,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

同时还提出,“养身即养怡”的观点。认为对一个人来说,养身不只是四肢发达体健如牛,重要的是内在素质的养怡,这是个有高级不同层次的内涵。

二、敦煌人的养生理念

敦煌的石窟、塑像、遗书、简牍中保存了大量有关医疗保健的资料。重要内容有:佛教“抛弃俗念”意在精神的心理疗法,瑜珈修持,道教的炼丹、辟谷、内丹导引、吐纳、房中术等。例如:敦煌遗书P.3777、P.3244《澄心论》、《导凡趣圣悟解脱宗修心要论一卷》、《五辛文书》,均是以佛家教义为内涵的精神和心理调治方法。西夏至元,莫高窟和榆林窟相继开凿和修造了不少密宗洞窟、密宗尊像、曼荼罗画等。密宗以“三密加持”,即身密、口密、意密。修三密能使身、语、意“三业”清净,与佛的身、语、意相应,即身成佛。“三密修持”对人体的生理、意念等起到控制和减少消耗的作用。

敦煌遗书P.3477《玄感脉经》,P.2378、P.2755、P.2115《张仲景五脏论》,S.202《伤寒论·辨脉法》,S.5614《占五脏声色源侯》、S.6245《五脏脉侯》,P.2539《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P.3477《玄感脉经》,S.6168《灸经人体图》,S.76《食疗本草》等。在这些文献中,古人以阴阳五行理论和气的观念为指导,阐述了人体解剖、人体生理现象、体医知识、生态环境与人体生命的关系,尤其是《五脏论》、《玄感脉经》中的系统观和人体呼吸与脉搏频率比例等论述,在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五脏论》残卷简述了天人合一、表里相应的整体观念,指出了人体是以五脏六腑为中心、心脏为主导,通过经络把各部分组成一个既分工又合作,且与外界环境相通的有机整体,并依阴阳五行学说论说了人体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本文来源:  编辑:王燕妮)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 2005-2011 佛教在线佛事用品中心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支持单位:佛教在线-经营单位:福慧慈缘(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福慧慈缘QQ群:104957979
Tel: 010-51385789 13716034788     E-mail: 649414492@qq.com     QQ:649414492
地址:北京王府井东安大街53号锡拉胡同(金钱豹/王府世纪北)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821号 京ICP备11043272号-